學術期刊的徵稿與投稿
一般碩士生在攻讀研究所的期間,除了自己本身的學位論文(thesis)要完成,其實可能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報告,或是研討會論文、學術性刊物的論文(都是paper)要寫。
而學術性的文章,不像一般期刊、雜誌、或網誌刊登的文章,無法完全隨心所欲暢談自己的看法,雖然也是要有自己的論述而不是一味引用,但所寫的每一字每一句最好都是嚴謹推敲並有來源依據的;而引用的來源,最好也必須具公信力或一般學術界的認可,通常是專書或是其他論文。像維基百科之類的網路資料就千萬不要出現。
那麼,只要是研究生就一定得寫論文投稿嗎?看各領域、各個研究所的規定,有的因為規定畢業門檻而非投不可,有的完全沒規定,就看個人有沒有意願寫了。這邊,因為敝人的研究範圍僅在音樂學術這方面,因此以自己較為熟悉的兩份學術性音樂刊物作為徵稿與投稿的例子: 《音樂研究》(Journal of Music Research)、《臺灣音樂研究》(Formosan Journal of Music Research)。 兩者名稱相似,常被搞混,但其實隸屬於不同單位,也有不同的ISS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 國際標準期刊號)。
徵稿
當我在碩一、二階段時,有幸能接任《音樂研究》的執行編輯(但其實就是助理的工作),在踏入學術之門後能快速掌握學術圈的生態。《音樂研究》是1992年由許常惠教授創刊的,早期是附屬在師大音樂研究所的學報,稿件大部分是由所上的教授或研究生所撰寫,但2007年音樂學院從藝術學院獨立出來後,這份刊物也從音樂所轉由音樂學院負責,徵稿的對象也不只局限於師大音樂所的師生。
接任這份工作最開心的地方在於:能比審查委員早先一步看到投稿來的論文,這對於喜歡看書、看文章的我來說真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雖然有時候覺得學者們的文章真是深奧地看不懂,但每每讀完都有種長知識的幸福感。
各位可能覺得這工作沒什麼困難的,我當時接任時也覺得國內人才濟濟,收個論文不是問題的,接下來就要面對如雪片般飛來的論文和工作量了吧!殊不知半年過去了,能刊登的文章也才兩三篇(不推薦的就不能登啊),我大部分的工作就是在不斷宣傳徵稿的訊息,一直在發“call for papers”的信;以前都還有設定截稿日期,因為期刊有固定出版的時間,現在幾乎都是呈現全年徵稿的狀態,因為就算正在處理出刊的流程,同時還是可以留稿審查待下一期刊登。
以《音樂研究》的審查來說,算是嚴格的,論文的審核採匿名審稿,也就是投稿者與審查者互相不知彼此是誰。所以編輯委員會(基本上是我)收到稿件後,會請主編裁示,主編依投稿者撰寫的內容,尋找符合該領域的學者至少兩位並給予評等。評等分五個等級:非常推薦、推薦、修正後推薦、修正後再審、不推薦,所以至少兩位學者都給到修正後推薦,論文才可以刊登,否則就不錄用了。一般來說學術性刊物大概一年會出兩刊,而通常也在要出刊時,才會召開編輯委員會,決定文章的取捨與刊登順序。
稿件本身就已不易徵得,所以也常有出刊日期迫在眉睫,卻還沒有足夠數量的稿件可刊登的窘境,而為了維持刊物品質,通常也會不小心就拖延出刊時間了。之前徵無稿件時,主編或是院長都會跟我說:那你就寫一篇啊!我也只能苦笑,以我當年的功力,大概審查委員看完稿件都會直接給不推薦吧。(其實現在寫一樣很費工)
投稿
卸任編輯助理後我才認真思考投稿學術性刊物這件事,因為也差不多該把學位論文寫一寫了,想想如果有審查委員對我的論文給些評語和意見,不管通過與否,都是好事。
而我這次投稿的文章,是我學位論文的其中一部份,內容也分別從碩一、碩三時參與研討會發表的論文修改而來,而我當時參加的研討會未將發表論文另外匯集成論文集(這個視主辦單位而定),發表完在座學者也不一定能馬上給予深入的回饋,且教授也鼓勵大家發表完經過修正再投期刊,而時任《臺灣音樂研究》助理的學妹在徵稿,想說就投投看吧!
《臺灣音樂研究》是由「中華民國(臺灣)民族音樂學會」主辦的刊物,編輯委員主要是各大學院校音樂相關系所的教授。而這個學會其實一開始也是許常惠教授倡立,是有經內政部登記成立的,也幾經更名才成為現在的名稱;學刊的部分雖然是2005年才開始出版,但成立的時間頗早,每年辦的研討會都頗盛大的。
《臺灣音樂研究》審核方式與《音樂研究》一樣都採全程匿名審查,我這次投過去的文章,是2015年2月投的稿,3月收到回覆,兩位審查委員給的都是「修正後再審」,當下其實很掙扎,如果收到「不推薦」,我大概就直接放棄趕快修改碩論就好了,但修正後再審,是要修改後再送回給同樣的審查委員;一般都會給一個月的期限修好,但我衡量修改的幅度頗大,再加上本身還有其他課業和外務,所以委婉問編輯委員能不能讓我多一點時間修改,他們也同意了,只是稿件就會等到下一期開編輯委員會才會處理出刊事宜。所以我最後還是照著審查委員的意見修完,也在同年6月收到兩個「修正後推薦」的回覆,會在當年秋季號刊出。
出刊前是一連串的校稿,通常會校稿三次,反覆確認沒問題就會準備送印了。2015秋季的刊,最後是校稿到2016年1月,然後我在3月底終於收到熱騰騰的期刊和抽印本。收到期刊時真是萬分感動,雖然這一期刊登的五位作者中,我是學經歷最菜的一個,其他不是大學教授就是博士,但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這麼學術的刊物上還是覺得很開心,畢竟對我而言這是個非常好的開始啊!
投稿的論文雖幾經修正,但再次翻開,還是可以發現文章中仍有數處須修改、或是論述地更嚴謹之處,也和我碩士論文最後的定稿有些微差異,在此真的是要發自內心說聲「拙文多有疏漏,請不吝賜教」。學術之路看似告一段落,其實才準備要起步而已。
寫得非常詳細,讓我了解投稿與徵稿的秘辛!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