唸歌工尺譜的對照



  前一篇文章失傳或失真」提到現今唸歌的傳唱已從工尺譜轉為西洋記譜一事,此篇就之前未提及的細節再補述。


  現今的音樂人或樂友幾乎都是以線譜或簡譜理解音樂了,對工尺譜大概略知樣貌,十之八九應該都說不出所以然。那工尺譜是什麼、要怎麼看呢?它是以文字或符號標記手指的位置,文字或符號本身不代表音高,若音域範圍加大,會在相應的八度上,高音加上人字旁或末筆向上挑,低音在右下多加撇。不同樂種稍有差異,沒有統一的記法。


  我在整理樂譜對照時,內心其實也很掙扎,畢竟我對工尺並不十分熟悉,只看過南北管、崑曲、西安鼓樂等中國傳統音樂或戲曲的傳譜,實際操演工尺譜彈奏也只練過南管三絃;而歌子戲、唸歌向來是口傳的,尤其是唱腔會跟著語調而改,紙本的文本記錄主要是歌子冊,目前尚無針對音樂本體的工尺譜紀錄


  由於唸歌內容講述的大多是完整的故事,實際演出也不會直接把工尺唱出來,所以工尺譜的對照,材料來源就是敝人向楊秀卿藝師習藝時央求其彈唱的錄音了。以下是幾個常用曲調的片段:

【七字調】


【都馬調】

【車鼓調】




  若是以簡譜入門學彈月琴的人來說,上面的曲會用到兩種定絃,在彈江湖調七字調時兩絃的音會用「mila」來定,彈都馬調雜唸調會用「solre」;但從整理的譜例可以看到,以簡譜來記,首調唱名的記法換個曲調就轉了調,可是原始的工尺唱名並沒有變,僅是唱名的音高依調別而略調整,由此素材可見,唸歌與同出於福建的南管一樣是屬固定唱名法。在現行體制的音樂教育下,直接將傳統音樂皆歸類為首調音樂,也是會讓人誤解的。


我將上述譜例整理成如下圖:


註:關於下方有兩個升記號的調式,更嚴謹的研究論文是採用臨時記號,而不顯示西洋調性,
此處為加上線簡譜對照而如此標明。



  這個固定調工尺譜的概念,對於深入學習傳統音樂的人應該是有印象的,如南管五空管、倍思管,廣東客家音樂的硬弦、軟弦,潮州音樂二四譜中的輕三六、重六調,大致是在這樣的五字記譜架構上,工尺譜或二四譜上的譜字不變,但演奏時照著管門或調別,更改某幾字的音高。


  一般傳統音樂研究的譯譜採用線譜而非簡譜,也是顧慮到這點,同時將工尺譜上不會標明的加花詳細記下。把錄音一字不漏地記下來,優點是有利重複練習或是分析,缺點就是在僅記錄且只唯一使用一個版本的狀況下活傳統就僵化了。


  這類型的記譜代表的也是古人對音樂的認知,現代人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思維幾乎是西化了。我們無法阻止整體思維的改變,只有盡可能讓它流傳下去,當老一輩都仙逝了,下一代還願意了解它,才不會斷了根。



加入好友  想收到最新文章通知,歡迎加入line好友唷!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簡譜軟體「易譜」與「酷特音樂風」繕打感想

製譜軟體-Finale、EOP NMN Master、CuteMusic(CuteMI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