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在平《擬箏譜》閱讀筆記



梁在平先生的《擬箏譜》是中國古箏史上第一本註記指法的箏譜,基本上彈古箏的人應該都會知道這位「臺灣箏樂之父」,研究箏譜也不免會提到這本樂譜。


筆者所購得之《擬箏譜》


筆者閱覽的是民國68(1979)在臺出版的版本。《擬箏譜》最早是這位前輩在民國27(1938)自費出版的,歷經戰亂後在臺又出版了一次,時隔四十多年,原先也覺得對我們年輕一輩來說大概找不到了吧,在學時也沒想過要看,最近因查找資料發現二手書店有賣,就趕快標下來了。

民國68年出版的這本是和《古箏獨奏曲及箏路歷程》「黏」在一起的,《古箏獨奏曲》在民國66年有出版過,因此筆者所購這本除了《擬箏譜》原先的工尺譜,還有數首簡譜樂曲、照片和文章,惟簡譜所載並無梁氏所有作品,但足以收藏或研究對照了。


書序與定絃透露早年習琴景況

《擬箏譜》一書分成箏學小識、定絃小引、指法要論、練習譜、箏譜等五章。梁氏於書中自序交代了為何要出譜,也提了自己的師承和生平、來歷,從落款標註的民國27年可推知成書時間點。右冊起翻的《擬箏譜》保留了中式傳統由上而下、由右至左的書寫版面,標點符號註明在國字的側邊,頗有閱覽古籍之感。後世年輕研究者即便無緣聽其口述,閱讀書序也可以有依據。


《擬箏譜》內頁定絃小引一章


在沒有調音器的年代,仕紳們奏琴以什麼音為準?「定絃小引」這一章就說明了「時以簫聲為標準」,無論南北箏和絃數,大多數情形是以「合」字起音。和現在不同的是,絃數的訂定是以最外、最低那根為第一,再依序調好「上尺工六五」五聲音階。



其中也提到新的絃上妥還不會穩,必須「左手輕輕揉按,音降則再扭之使高,如是且揉且按且扭」,照這方式經約三四天,就可以和簫正式對音定絃了。前人語絃常指的是絲絃,絃以絲製,因此傳統用字上多用「絃」,而非稱月盈缺之「弦」,但如今多改用後者了。



中式思維的紀錄方式含有古琴譜的影子

第一本附有指法的古箏譜,究竟是如何標示的呢?

68年出版的簡譜已經用符號來代替,如用上、下括弧表示勾、托,但早期在直行的工尺譜上是在字()的右方以簡寫「ㄅ、乇」標註,在左方標個犬字旁代表揉,有點類似古琴的減字譜,是個需要熟諳中文書寫才不會太困惑的記譜法;唯一跟現代(或者說西洋樂理)連得起來的應該就是左側劃線代表的時值了。

《擬箏譜》內工尺譜與指法記譜


書內除了詳細的手寫箏學知識,也收錄了以工尺譜記譜的練習曲和15首傳統曲目:千聲佛、江湖水、北正宮、百鳥朝鳳、上樓、出水蓮、混江龍、登樓、憶嵩嵐、錦上花、歸去來、到春來、平沙落雁、粉紅蓮,和寒鴉戲水。每一首樂曲均在標題下方註明起音的絃序。



工尺譜的傳授同時也依賴口傳,在加花或是按韻的速度上不會特別清楚記下,這部分因人而異,還有可能每次彈都不一樣,也就是說,如果僅只單看樂譜彈奏而無向師者請益,就很容易失去曲子原先的韻味了。

無論是現在參閱西式的精確記譜或是早期的工尺譜,都是希望能把音樂記錄並傳下去,各有優缺、精髓不同,多讀譜也能增加對音樂的理解,大有裨益。






加入好友 想收到最新文章通知,歡迎加入line好友唷!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簡譜軟體「易譜」與「酷特音樂風」繕打感想

製譜軟體-Finale、EOP NMN Master、CuteMusic(CuteMIDI)

唸歌工尺譜的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