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讀許石傳記與專刊有感


本次文章兩本主要參考書目:許石百歲冥誕紀念專刊、五線譜上的許石。


最近因工作因素翻找了作曲家許石的生平與作品


讀了不少台灣音樂史相關書籍,為何卻鮮在書上見他的名字,也罕在學校聽見?尤其此人亦是採集民間音樂的先驅之一。爬梳一些文獻資訊後,心裡大概也有個底,早期大部分音樂系所是許常惠教授開始教授台灣音樂史的,在他所編寫的教材裡,幾乎是紀錄他與史惟亮教授所帶領的民歌採集隊為主,在他的論著當中也可見得,其對許石將民歌以較商業化的作法改編、出版是不太認同的,也不難理解為何少見這個名字了。

同樣是早期作曲家,至少還有看到楊三郎的名字,讀過台音史的人會知道楊三郎和他的作品望你早歸,但如果只是把書翻過,就僅此而已了。閱覽許石傳記會驚奇發現,許石與楊三郎交情甚篤,亦是姻親關係,在楊三郎的撮合下將外甥女鄭淑華介紹予許石,兩人進而交往並結為連理。

從楊三郎和許石的作品可以發現風格雖不同,旋律卻都帶有一點日本味,不管是望你早歸,還是鑼聲若響安平追想曲》,也是因為在那個日本殖民統治的年代下,台灣人若想精進求學,一般都會選擇赴日深造;而在哪個地方或是跟哪位老師學習,都可以從作品中聽得出蛛絲馬跡。



早先一輩的創作在他們仙逝後,也跟著時代快被遺忘了,時至今日若是說有什麼曲調是年輕一代可能比較熟悉的,我想以許石的作品來說,除了安平追想曲》,另外《南都之夜》或許也算得上一首吧。

《南都之夜》的標題可能不被記得,但是旋律親切好記,尤其練過國樂團的人或許都不陌生,因國樂合奏的台灣追想曲》便是從這取材而來。研讀作者嘔心彙編成冊的專刊與傳記,正好也溯源了這首旋律。《南都之夜》創作靈感來自日本歌曲リンゴの唄(蘋果之歌),可聽得出有幾分相似。據歌手文夏口述此曲最先發表時名為新台灣建設歌》,後來改歌詞、以南都之夜傳唱後反而沒人記得最早版本;1959年上映的電影「空中小姐」於劇中以《南都之夜》旋律重新填詞成插曲《台灣小調》,唱紅了這首作品,之後更被另行填詞成數種版本,延續傳唱了數十載。但我想當今學子應該是對國樂合奏的旋律比較有感吧!

 
リンゴの唄》(蘋果之歌) 旋律,筆者採譜。

其實我當年在學讀音樂史時也還沒覺察什麼樂趣,反而也是覺得枯燥、希望考試不要超出課本範圍的,真正的興致反而是快要畢業、有實地調查經驗,接觸越來越多的資料,才越發覺得有趣,真的是越深入越能挖掘意想不到的珍寶。若當年讀書有這樣的挖寶精神、早點開竅,也許今日收穫會更大吧!





參考書籍:
許石百歲冥誕紀念專刊
徐玫玲等 著,2019年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出版。

五線譜上的許石
許朝欽 著,2015年華風文化出版。

台灣的音樂
顏綠芬、徐玫玲 著,2006年財團法人群策會李登輝學校出版。

台灣音樂史初稿
許常惠 著,2005(五版)全音樂譜出版社出版。






加入好友 接收最新文章通知,歡迎加入line好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簡譜軟體「易譜」與「酷特音樂風」繕打感想

製譜軟體-Finale、EOP NMN Master、CuteMusic(CuteMIDI)

唸歌工尺譜的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