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國樂故事

       華堂今日喜筵開,多虧小青巧安排  啊~ 啊~
堂上懸燈又結彩,五鬼搬運樂開懷  啊~ 啊~
絲竹之聲多悅耳,鞭炮齊鳴如春雷  啊~ 啊~


這段樂曲是二十多年前的電視劇白蛇傳(新白娘子傳奇)》的其中一個唱段,畫面是許仙和白素貞成親,小青用法術變出了張燈結綵的廳堂和一組樂隊。這一幕雖然很短,但卻是我有記憶以來第一次看到國樂演奏,印象頗深。那時我才讀幼稚園,根本不知道那堆樂器名稱為何,只知道這堆樂器的其中一項長長的,特別大台。

就這樣一直到小學二年級,我才終於看到那長長的大台樂器,叫做古箏,當年我的啟蒙恩師帶著她的學生們在我就讀的小學辦師生演奏會。音樂會結束後,家母一句要不要學學看?」牽成了我和這項樂器的不解之緣,這一學就學到高中。跟其他一開始就接觸到國樂團的人相比,我當時根本沒想到我可以選別的啊!所以在我的國樂世界裡,很長一段時間都只有聽箏獨奏和箏樂團合奏。



以前只知道自己喜歡音樂,但一直都是當作興趣。上國中後,某次老師問我要不要考臺南藝術學院(就是現在的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當時還很新,不多人知道這間學校),只要考主修樂器和樂理就好,不用另外考鋼琴副修,而且考試時間是國三的寒假,就算沒考上也不影響之後升高中的基測。當時聽了覺得……好像也不錯,就答應了;但當時教我樂理的老師覺得如果沒有鋼琴基礎很難懂樂理,我的父母又完全是外行,所以就聽老師的話,於是我就開始古箏之外又學鋼琴加樂理。

南藝考試分初試和複試,初試只有考自選曲一首,進了複試才會考到指定曲和樂理。這樣的準備時間其實很短,而我向來又是個容易緊張的人,其實對自己不是很有信心,當時想說就平常心吧,搞不好連初試都不會過,所以指定曲用的箏就放在車上。結果出乎意料,初試過了,可以留下來考複試,殊不知這才是悲劇的開始。放在車上的箏因為受到一裡一外溫差的影響,甫調好音而已,開始彈就完全大走音;考樂理的時候,我聽到了人生中第一次的聽寫,手忙腳亂的,那時候感覺很驚奇為什麼旁邊的人可以寫那麼快。一直到多年後我才知道原來聽寫是要另外練的。現在回想起來還會覺得自己當時真呆,怎麼不會自己找簡章仔細看過一遍呢。



想當然爾,考試結果非常慘烈,內心不免感到失落,但也沒時間難過,因為再過數個月就要考基測了。當時我對音樂班沒什麼概念,只知道幾乎都是學西樂的人去唸的,可能不會是我想要的,加上周遭也沒有想讀音樂班的同學(就是個好好讀書考試的氛圍),還有學費不能太貴也一直是家裡的考量,所以除了南藝,我並沒有考其他獨招的學院或聯合音樂班甄試。

之後我就讀一般的高中,音樂之路看似沉寂了一時,但樂音仍時常伴隨左右,學校有組樂團會參一腳、有學生音樂比賽還是會參加,直到考大學。



嚴格說來,我一直覺得我的國樂生涯是大學進了國樂社才開始的(然後進研究所就結束了:P),畢竟古箏在國樂團裡扮演的角色都還蠻特立獨行的,只有一人,若沒有淹沒在彈撥的聲部中,就是琶音或流水的solo段;在樂團中,我花了好一大段的時間,才漸漸習慣看指揮(還有線譜視奏)。我也是在社團的古箏組,遇到了現在的老師,開拓了我的視野。另外,在師大的優勢就是,雖然不是音樂系,但在授課老師允許之下還是可以修音樂系的課,大學期間我就選修了一些課,不能修或不好修的就旁聽。

後來會想要讀師大民音所,除了是因為在國樂社時受到的感動實在太大,也因為大三時到音樂教室做行政,覺得自己應該要學更專業的知識,才鼓起勇氣報考的。準備的過程遇到許多貴人,其實還算順利,非常感謝我的老闆不介意我在上班不忙時可以翻翻書,還幫我找老師教導我樂曲分析;也非常謝謝彭老師願意多帶我出國比賽,和一群古箏主修的學生一起練琴、參賽,演奏方面呈現飛躍式的進步。




到這邊先告一段落吧,畢竟這個故事仍在進行中,還不知道下一段的情節。對我來說,走向專業之路後彈琴和聽音樂就不單純只是個休閒嗜好了,雖然有時練不來、看不懂會沮喪,但過關後更能沉醉於藝術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老師和同學、朋友之間的提攜也是我繼續走下去的動力之一,這一路雖然繞好幾個彎,一點也不直,風景卻都很美。

留言

  1. 很純真的故事描述,繼續往自己認為正確的路前進吧!

    我是勝文 :D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簡譜軟體「易譜」與「酷特音樂風」繕打感想

製譜軟體-Finale、EOP NMN Master、CuteMusic(CuteMIDI)

唸歌工尺譜的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