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城之戀~陳樹熙作品集】聽後心得
2010/11/13 pm7:30 at 國家音樂廳
這主要是一場交響樂團的音樂會,另外邀請嗩吶、南管、古琴、二胡等傳統音樂演奏家和合唱團一同參與演出。如果是在台灣音樂或藝術的圈子裡,音樂、美術、戲劇三個圈子很少有交集(但聽說國外的互相都會有交集),除非太有名就或多或少有耳聞;而音樂圈,國樂和西樂又是兩個不一樣的世界,更別提古箏和國樂團又有微妙的界線。這幾個圈圈不知道啥時開始有交集的,應該是四、五0年後才有的事吧;而其中的交集,目前我所看過的,大概也就是劇團或是樂團之間的合作,或是跨領域進入新興的表演藝術領域等等。
講了那麼多,回到正題。雖然是交響樂團,但演出的都是 陳樹熙 先生自己的作品,所以入耳的不會是愛樂電台常聽到的曲目,不但如此,演出的曲目還有圍繞在特定的主題唷!分別為平板、傾城之戀、李白詩三首-唐詩南管吟唱、古琴協奏曲琅琊行、客家風情、布農傳奇。有猜到其間有什麼相關嗎?謎底文章最後一段揭曉!
第一首的平板聽了之後才發現不是客家音樂的平板(只是當做素材吧?),是選自 陳 先生「山歌」中的第二段,看樂曲解說上說有融入雪梅思春的旋律耶,真可惜對這旋律不熟@@但是嗩吶嘹亮的音色配上豐富的管絃樂團音響真的有北管演奏熱鬧的氣氛。第二首,傾城之戀,為弦樂團、豎琴與鋼片琴所作。有著張愛玲傾城之戀的背景,不過……當時沒有很專心聽這首的整體,都被豎琴還有鋼片琴的聲音迷走了,豎琴的音色真的好美,好想學,可是他也真的好貴啊!鋼片琴擺在舞台邊,在鋼琴旁邊的一台類似木箱子組成的琴,從我的座位上看過去很像是導聆用的講桌==
再來南管琵琶彈唱和古琴協奏我想一起講。(其實學國樂的人也不太接觸這兩類音樂,)算是真的傳統國樂;目前大宗的大概就北藝的傳統音樂系有在傳承,其他很少也很難接觸到。南管過去是文人雅士在館閣所欣賞的音樂;古琴是古代文人修身養性彈給自己聽的,所以大部分的狀況下,這兩種樂音出現時都還蠻寧靜的。這是我第一次聽到南管彈唱配上管絃樂團,可能是因為之前聽到的南管音樂都是純南管樂器伴奏,所以這次加上樂團伴奏不太習慣吧,不會難聽,但是個人還是偏好沒有龐大樂團伴奏的形式;古琴協奏我覺得就還蠻和諧的,但是一樣還是無法融入其所呈現出的意境。看著演奏者指頭撥出的渾厚音色,還有左手大指滑來滑去的樣子就覺得心都平靜下來了~哪天有錢有閒還是要去學一下。
中場休息過後的客家風情,一樣還是很好聽,但個人覺得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樂章與樂章進行之間多了觀眾掌聲,不是台下觀眾的素質問題,是情有可原的,因為第二、第三首分別有嗩吶、二胡的協奏,而請來的演奏家算是貴賓吧,總不好意思讓人從曲子開始到結束都坐在旁邊,或是默默上台緊接退下,所以才會要演奏下一曲時才會出現。不知道有沒有規定是說這種情形(整首樂曲的不同樂章有不同樂器擔綱協奏)下要怎麼處理,不給掌聲真的很對不起演奏家耶,但多了掌聲感覺曲子進行的氣氛就被打斷了,還是一切只是我不習慣呢?
最後的布農傳奇不愧是壓軸,歌唱還是最能打動人心,作者在曲子中間安排了「祈禱小米豐收歌」、「報戰功」,有別於課堂上的影片版,現場的八部合音聽起來還是比較有立體感的震撼!報戰功我還是第一次看到,另外他們表演時不會只是死板的站著,還有融入些許肢體動作以及隊形的變化,就是歌舞的形式。最後,才是由合唱團的歌唱以及管弦樂團做熱鬧的結尾。合作演出的團體是Loloko合唱團,來自南投縣信義鄉,團員都是布農族的孩子們,由他們唱出布農特有的音樂才道地!這種感動,還是要現場聽才能體會。
終了, 陳樹熙 先生也特別提到他這次所選的曲子,希望能讓台下的觀眾們認識台灣音樂,了解自己所生長的這塊土地原有的聲音。慶幸已經有先讀過台灣音樂史,比較有共鳴,而且能在考試前聽到一系列相關音樂真是太幸運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