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4的文章

問世間琴為何木

圖片
  最近買了新琴。   選琴時,我在一台紫檀木和黑酸枝木(俗稱老紅木)之間作抉擇。兩台的價位相同,音色都偏溫潤。嗯,當然也是因為預算有限,一台琴的價格通常和它所使用的木材及圖案雕刻工藝有關(鑲個玉或貝殼或貼金),沒上限的話當然想把開價開到上百萬的小葉紫檀箏帶回家囉!     說到預算,其實在買琴之前,我的老師便跟我說,她挑琴不是挑木頭,而是挑聲音。聲音好的自然是好木頭,但好木頭做出來的琴聲音不見得如想像好。(在此特別感謝彭老師耐心陪我選琴並願意割愛啊)   雖說如此,我還是有和大多數人一樣的迷思,總認為買台紫檀的比較好,因為人云紫檀好,自己內心也不知不覺亦云紫檀好,畢竟紫檀是非常好的木材啊!   可是最後,我決定選標籤上打黑酸枝的那台。一台琴,除了它本質必須要好,還要看這台琴的音色適合彈奏什麼樣的曲子,以及演奏者彈起來順不順。換句話說,琴和人其實也是有緣份的呢!     回歸本質:彈琴的人,你是買木頭,還是買琴呢?     說真的,我還是很喜歡那台紫檀箏,可能是因為已經彈開了,所以彈起來比較不費力。最後考量點是因為那台紫檀箏的餘音略嫌長,如果是彈快速指序或者是快板的樂段,聲音可能會糊在一起,這樣的音響效果就不好。如果家裡還有另一台餘音較短且音色比較剛健的琴,那真的可以考慮;可惜我就是沒有 ” 同等級 ” 的其他的琴,不然應該兩台琴一起帶回家呀XD     選完琴回到家,剛好舍妹與她的男友在家,便趁機趕快問一下對木材略有研究的兩位。舍妹大學主修古蹟修護,木雕是他們的主修;她的男友大學是念森林系,對樹頗有研究。 想不到當我問他對紫檀熟不熟,他竟問我:你是說紫檀(樹)?還是紫檀木?   這時我內心才突然驚到,原來兩者不一樣!他說,市場上為做區隔,會給木材不同的名稱,像是紫檀樹的木材,可能會被分為花梨木、玫瑰木 …… 等;黃檀樹的木材,才會叫做紫檀木,或是還有其他名稱。另外,我們常聽到的紅木,也只是一種籠統的說法,被叫做紅木的木材不知有多少。要再更精確的話,對植物專家而言,分「界、門、綱、目、科、屬、種」來一一論述才是專業的表現,我們一般人恐怕中學畢業沒再複習生物就忘記這個概念了。   眼看問題越問越多,我就乾脆直接問核心問題:那黑酸枝的好嗎(新買的琴)...

沒有分數的報告

  碩士班第三年下學期旁聽了一門「音樂與社會」,授課教授是澳洲籍客座教授:亞立斯特.諾柏先生( Dr. Alistair Noble ) 。會想聽這門課,除了是因為自己對於從社會學的角度切入研究音樂頗有興趣,另外一個重要的動機是因為想要練英文聽力;在臺灣不常講英文,到國外讀書又是一筆不小的費用,所以為了彌補碩士沒在國外念的小缺憾,只要所上有聘外籍教授的課,我一定會去修,或是旁聽。   因為「音樂與社會」真的是一門非常理論的課,除了讀的東西會比較硬,課業也不輕,每堂都會有討論(意思就是有一篇 paper必須事先讀過,不然會不知道該講什麼),也有期中presentation(10-15 mins.)和期末的final paper(2500 words up)要交,英文能力最好要有一定程度,不然就沒戲唱了。這堂課到期末,加我這個旁聽的人,總共剩下4人 ,其中一位退選的同學就真的是因為老師覺得他課堂表現不理想請他退選,不然他無法給成績。不過,像這樣的精緻小班,其實上課起來更有品質,報告可以一對一討論!(當然也是老師要求啦!)   雖然我只是旁聽,但期中 presentation和期末的final paper 我都有完整參與到,而且因為沒有成績壓力,所以做起來可以更加揮灑自如吧!研究所的報告其實都挺自由的,教授不會特別限制你一定要做什麼,相關即可。以這次的期中報告為例,教授希望大家鎖定一位課堂上讀過(其實沒有也沒關係)的學者介紹他的理論,所以期中時我選擇報告Bourdieu的文化再製論,一來因為以前修過教育社會學,對此人較為熟悉,也覺得對我而言從社會學的角度切入似乎比音樂學好講。研讀過程中還發現有學者將這文化再製中的場域理論實踐在藝術研究上,1真的是感到非常有興趣!因為在我內心,我還是深深覺得,學習音樂就是擁有(或必須花費)各種不同形式的資本,除了立即能聯想到的昂貴樂器或學費(經濟資本),還有音樂家高雅的氣質(文化資本)、音樂家名望(象徵資本)等等,後者是土豪式砸錢換不來的。   關於自己的英文能力,說真的以研究生該有的程度來說應該不算好,每次上課都像考了好幾場的 toefl ,總是無法完全吸收課堂上的內容,好可惜啊~有次下課後我害羞地問老師口頭報告架構的設計,問完後當老師問是否還有其他問題,我只好很不好意思說,著作我是先看中文版,問題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