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0的文章

樂譜開箱—《廣東音樂200首》

圖片
《 廣東音樂200首 》 (附CD) 廣東省當代文藝研究所編著,2019年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繁體中文版 《 廣東音樂 200 首 》 在 2003 年由廣東花城出版社出版, 2019 年授權給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繁體中文版。我購入的是 2019 年繁中版,附含有 37 首 mp3 音樂檔的 CD 一張。看在有附 CD 就決定買了。 書中 200 首樂曲的譜大部分有標明出處來源,多是出自 1920 至 50 年代的樂譜,如 丘鶴儔的 《 琴學新編 》、《 弦歌必讀 》 、 《 國樂新聲 》; 沈允升 的 《 弦歌中西合譜 》、《 琴弦樂譜 》; 陳俊英編的 《 國樂捷徑 》 ;其他還有歌集 《 歌台幟 》、《 琴譜精華 》、《 粵樂名曲集 》、《粵樂新聲》……等,或是註記 樂曲初見於某年,見某某人手抄本。有的譜是已經分成多聲部,但也有單旋律的譜,在下方標示 可用二胡、揚琴、洞簫、秦琴,或是三弦、椰胡等樂器演奏 ( 合奏 ) 。 另附的 37 首音樂檔數量雖然感覺好像少了些,但總比沒有好,畢竟學傳統音樂一定得有音樂資料,只看譜就照譜演奏很容易歪掉。    為什麼不能只照譜?就從音程調式和記譜方式來看吧。 從音程調式來看: 雖然現在國樂器都用調音器調音了,國樂合奏很現代地依照西洋的十二平均律,但傳統樂曲還是會很強調地方風格和韻味。 以這本的主題為例,廣東音樂中的 「 乙凡調 (74 音 ) 」 音高是純五度音程,實際的 「 乙 」 比降 7 高一點, 「 凡 」 也比 4 高,但記譜通常不另加特殊音高變化標記,需演奏者熟悉旋律發展、瞭解其中的規律後靈活處理 ( 前言和導言有說明 ) 。所以在沒有傳統樂人於我們面前演奏的情況下,錄音檔案就相對重要了。 不過比較可惜的是,書中並未註明音樂檔來源、演奏者是何許人。聽起來像是將以前出版的錄音湊起來,有的是四至五件樂器合奏,也有國樂合奏,更有類似現在作場的電子樂隊版本。 就記譜方式來看: 目前的記譜愈趨精細,無論是用線譜或簡譜,都傾向把樂曲中出現的每個音的音高、時值都註記下來。這本樂譜雖然是用簡譜把許多音都記上了,但記法還是比較傳統,就是記旋律的主要音高,演奏者看譜還可以再自由增減樂音或是反覆某個段落。實際聽了音樂檔並對了樂譜,會發現有的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