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0的文章

又見松竹梅

圖片
向國樂大師鄭思森致敬 --- 又見松竹梅 昨晚去看的,以往 " 看 " 演奏會時都會先注意曲目才決定到底要不要去,像是以箏壇來說曲目就一場比一場還要新穎,最好還是首演,大專院校的國樂團就是大曲子不要芭樂名氣旺一點就會去。 又見松竹梅這場的曲目多是經典曲,不過我熟悉的就江波舞影,還有松竹梅聽說曾經風靡一時,梅更是今年大專國樂合奏的指定曲之ㄧ。這場,都是 鄭思森 老師的曲子,也是以紀念他的名義而辦,演奏的人員就師大校友。 我會去聽這場的原因是因為有樂團與舞團合作,以推廣傳統藝術或音樂的角度來看,跨領域合作是目前蠻夯的趨勢,而且也更為容易推廣,讓不同領域的人欣賞傳統藝術,不然沒在接觸的人應該很少會突然心血來潮想讓自己懷舊一下吧。 之前看的非傳統表現方式我覺得最精采的就采風樂坊那一類吧,主角還是器樂演奏。而這場,從主辦協辦到節目單的人員介紹到現場可以明顯看出主角是舞團~難得有樂團現場伴奏這樣,最好玩的還是樂池竟然可以升降!我們以前在那邊表演時都不知道有這個功能>< 一如以往買最便宜的票,位置在三樓最後一排 …… 開始前偷偷跑到第一排,這個位子還比較好一點,而且居高臨下,只要不靠椅背,樂池和舞台的人的一舉一動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最經典的還真的是壓軸-梅,也剛好用色我喜歡吧,比較喜歡強烈的對比,舞者身著紅衣與白衣,舞動紅與白的綵帶,配上黑色背景,正好顯現梅在冬天的剛毅氣質,曲末當白色的雪片從天而降時畫面真是美呆了,用相機也無法完全保存這一刻的感動。 另外,現在看沒圖的網誌都會覺得好單調喔,來一張和節目單的合照

胡琴大師許可在師大的講座

  話說,這個講座還是我當天早上臨時決定 去聽的。   其實呢在聽完的當下就決定要在五月結束前打篇網誌紀錄心得,只是沒想到五月六月的活動加課業忙得我根本沒有閒時間,一晃眼就七月了。   不過拖到現在,我大概也只能靠筆記零碎地回憶了。   我覺得這種講座和之前請景建樹與王鐵錘的講座很像,因為觀眾都有非音樂科系的同學 ( 不然人少場面會很 ……) ,所以講師講起來都盡量講點比較平易近人的話題。   這次許可大師的講座也算是為他在 5/30 的演出做宣傳吧,開頭就先播放一段他演出的影片。   我這邊記到的重點是~大師認為,音樂等表演的相關責任不能推給觀眾,這跟吃飯還有做人是同樣的事,音樂和人有關,就像語文一樣,是要讓人懂的,成功的音樂,讓不搞音樂的人聽了也會喜歡。   很多人被音樂玩,應該是人玩音樂,樂器是工具,要清楚自己要啥&要做啥。在音樂市場裡,要學著在市場需求與自己喜歡的事物中平衡,利用市場傳達自己想做的事。   律,有純律(如小提琴)、平均律(如鋼琴),而中國音樂的律循五度相生律,國樂與流行樂合作,大師說沒人跟著平均律走,按十二平均律走的或許好聽但不感人,要走自己的調~   律=語言,跟人類語言來的。除了自己的音樂(語言),也要聽不同的音樂(語言)。   照往例都會開放學生問問題。又一如往常又理所當然的,會想請大師拉琴嘛,不過大師的回答頗讓人失望的~他只在音樂廳拉,要演奏要在對的地方~   我自己也問了一個問題──對國樂未來發展的看法。對這大師的看法有點悲觀,講得比較像要推廣到國外,最好能當專業訓練,大概是因為目前學術界中國樂集中在亞洲吧,主流的學術多西樂。 大概就這樣吧,聽講座真的要做筆記,不然時間一過真的會全忘掉。 順帶一提,當講座結束後我推凡芝陪我問大師能不能拍照留念? 結果被拒絕啦,他說他記性很好,也覺得沒什麼好拍照留念的(大概很討厭吧),如果真喜歡他的音樂就到場聽他的音樂會,還對我跟芝芝說你們這兩張臉我記得啦~如果在音樂會上看見老朋友他會很開心的! ( 結果那天剛好卡譽馨的作品發表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