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09的文章

音樂系的名家講座---景建樹、王鐵錘

圖片
話說這場講座我是前一天下課聽蔡美好老師說才決定要聽的 雖然決定得很倉促,但聽完之後覺得還蠻值得的~ 在音樂系裡主修中國傳統樂器的學生很少,大師班或是講座很難得有傳統音樂或國樂的,更難得的還請到大師級的人物,這次透過牧慈老師及琴園林谷珍老師,請到笛子名家王鐵錘與作曲家景建樹。 首先由景建樹老師講授,主要是講他的新作品 〈 華夏之根 〉 ,一共七個樂章,聽起來頗龐大的,依序為堯天舜日、鹽池勞作、晉國雄風、雲崗印象、晉商情懷、古懷尋根、黃河暢想,各樂章近作對比,遙相呼應,景老師也為我們介紹各樂章的風格與會用到的特殊音響,我有做筆記下來,只是字跡潦草了點,就不 po 上來細說了。 接著才說望秦川這首曲子,這首是應王中山所寫,為緬懷他的老師,李婉芬老師而作。因為是緬懷,所以曲子聽起來會帶點傷感,又配合地方音樂(晉),這地區的音階7不在b7也不到還原7,4也是介於還原4與#4之間,但如果配合鋼琴的伴奏,演奏時又須合音準。 詩雅學姊還特地帶望秦川的譜,坐在她旁邊真幸運! 景老師說,一個作曲家的曲子,演奏出來的旋律是作曲者自己的經驗與經歷,並記錄時代。 再來是王鐵錘老師講授,不過因為時間的關係,王老師分享的東西還蠻有限的,不過都相當有趣,老師是個挺幽默的人;雖然說的都是國語(普通話),但其實我還是聽得有點吃力。 兩位老師大多都是分享自己的出身及成長過程,因為這些因素才會造就作曲家的風格,還有一代名師;也因為分享的事物並不是什麼艱深的理論,這場講座內容相當平易近人。 會後景建樹老師還很熱絡地給我們他的名片~不知道為什麼整個感覺就很興奮,一個平常只能在 youtube 或 CCTV 才能看到的人突然出現在我面前感覺就很神奇。 前陣子去聽傳統藝術資產的研討會,會中也有討論到維護與延續自己所在地的音樂特色及曲子等相關議題。就箏曲來說,忘了哪個年代台灣一窩瘋人學習大陸箏曲(我猜是我中學的時候吧),到了某個年代又開始反思該有點自己的東西,所以開始有擅長作曲的台灣教授為古箏譜曲,如 樊慰慈教授的趣夢亂 、 張儷瓊教授的古城之憶等。是說感覺到了現在,學國樂的還是一樣會往那邊跑啊!畢竟中國地大物博人多,中國音樂還是在中國那邊比較正宗啊。 姑且不論兩地政治關係,我覺得與今天談到的"作曲家的曲子是作曲者自己的經驗與經歷"有異曲同工之妙,寫與自己切身相關